瘳
-
瘳姓來源
瘳姓起源
單一淵源: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卜祟者,屬于以宗教神職稱謂為氏。卜祟,在中國歷史上,是利用占卜來預測疾病的宗教行為,是上古時期的常見禮俗,這在甲骨文中已屢有所見。而在以巫鬼淫祀著稱的楚地則更不待言。據史籍《左傳·哀公六年》記載,“楚昭王有疾,卜曰:河為祟。”并且派使者“問諸周太史”。史掌卜筮之吉兇兆卦,楚昭王生病后請周之太史來為其卜祟,卜得祟源為黃河之神,楚昭王雖然最終以“三代命祀,祭不過望”為由,拒絕祭祀方外之神,但楚人染疾時求諸史卜的習慣是確信無疑的。在古代荊楚一帶地區,疾病占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卜定病祟的源頭,古人認為疾病為鬼神作祟所致,但對于每次具體的病患究竟系何種鬼神作祟,則需要具體的卜解,此即所謂“卜筮求崇”。二是占卜患者是否可以治愈,卜定其痊愈之期或死亡之期。這就是來自楚地的卜筮圣手司馬季主所說的“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
在《漢書·藝文志》“數術略”的“龜筮”類中,有<南龜書>二十八卷,明言“南龜”者,當是南方楚地的龜占手冊,其內容與上述《史記·龜策列傳》所載相仿佛。瘳,是由卜祀者中產生的相對專職于利用占卜來預測疾病的卜祟者,其對病患者的疾病狀態,稱為chōu(ㄔㄡ),而對卜祟者本人,則稱為lù(ㄌㄨˋ),謂之“卜瘳”或“瘳者”,由此成為瘳者以及后裔子孫的姓氏稱謂。可惜的是,在古今絕大多數的漢語字典、詞典中,對“瘳”字皆缺少姓氏解釋及其正確注音,甚憾也!著名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瘳,疾瘉也。從疒,翏聲。敕鳩切”,也就是疾病痊愈了的意思。“敕鳩切”,即陰上聲(上平聲),讀音作chōu(ㄔㄡ)。但作為姓氏的讀音,許慎并沒有對“瘳”字作任何解釋。實際上,當“瘳”字作姓氏時,不作“敕鳩切”,而是“洛故切”,讀音為lù(ㄌㄨˋ)。那些被稱作“瘳者”的卜祟者,其身份地位在古代是相當崇高的,其大多人對原始醫學具有相當高明的知識,并具有一定的治療能力,因此為世人所崇敬。
“瘳者”多為世襲族傳,有古老淵長的家族歷史,其后裔子孫有以之為姓氏者,稱瘳氏、卜氏,世代相傳至今。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成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8/16℃
- 博樂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0℃
- 河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18/3℃
- 利通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5℃
- 冷湖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稱多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3-4級,氣溫:21/4℃
- 達日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0/3℃
- 新源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3/9℃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哈巴河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