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
-
寵姓來源
寵姓起源
1、第一個淵源:源于姬姓,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出自春秋末期孔門弟子公孫寵,又名公孫礱(公元前498~前?年),字子石,是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一,位列前三十五大賢。關于公孫寵,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稱其為衛國人,比孔子小五十三歲;王肅也在《孔子家語》中注稱其為衛國人;但鄭樵在《左傳·索隱》中則稱其為楚國人。春秋戰國時期,“寵”、“龍”二字可假借互用,孔子在整編《詩經》時就多將“寵”字化“龍”字,因此在一些史籍中亦稱公孫寵為“公孫龍”。在公孫寵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寵氏、龍氏,世代相傳至今,其寵氏史稱正宗。姬姓寵氏族人大多尊奉公孫寵(公孫龍、公孫礱)為得姓始祖,正確的姓氏讀音作lóng。
2、第二個淵源:源于改姓,出自臣子受帝王君主之寵幸而為,屬于帝王賜改姓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記載,寵氏望出南昌、雁門。其先得幸于君,因以為姓。如寵氏、賞氏。在歷史上很早就有寵氏、賞氏、幸氏這一類姓氏,其起源于帝王君主之“寵、賞(黨)、幸”。在古代,臣子民眾多以受到國君的寵幸為榮,且歷朝歷代皆有因寵得爵之“寵號”、“寵祿”、“寵勢”等得人物,故而以為此氏,但這部分寵氏族人的姓氏起源之朝代與具體時間、人物都比較難以考證,因此有日本茨城基督教大學的上田武教授和廣西大學中文系的李寅生教授二人合文認為:“世上不可能有寵姓,可能是龐字的誤寫。”
除了上述第一個淵源之外,在典籍《正字通》和史籍《三國志》、《資治通鑒》中,皆明確記載有漢順帝執政時期的忠直太尉寵參、漢獻帝執政時期的益州牧劉璋(字季玉,公元?~220年待考)屬將巴西太守寵羲、以及曹魏時期的雍州刺史張既(字德容,公元?~223年待考)門生酒泉郡令寵淯等人,顯然,在漢朝至三國時期就有這一類寵氏族人的存在,田武、李寅生二教授僅憑《集解·徐廣》中對“讎、龐二字作‘寵’”之釋而斷言“不可能有寵姓”,實屬考證、行文兩不慎。
在今天的日本,水俁病臨床醫學研究專家大野哲夫(公元1948~今)就提供了兩部《寵氏家譜》鐫本,分別為唐、宋兩朝時期的撰刻版,兩版皆記錄其第一世祖名叫寵良壁,他于東漢末年為避戰亂攜族人辛苦渡海遷徙至日本國九州本島,如今已是日本國的著姓家族之一。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頭屯河區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1℃
- 烏蘭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西風,風力:<3級,氣溫:22/8℃
- 東阿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聞喜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鞏留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9℃
- 大安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5/14℃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天峻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7/2℃
- 潛江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7/21℃
- 沙坡頭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4-5級,氣溫: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