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
-
塵姓來源
塵姓起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時期官吏塵人,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史籍《萬姓統譜》記載:“塵,姓。”塵人,為周穆王姬滿執政時期始設之官吏,起初為伴隨君王出游時的仆從,兼管記錄君王游歷之事,稱游塵史,后成為固定職業官吏,負責開閉王宮之門戶,改稱辰人,又稱晨門、閽人。至春秋末期,專職為君王服務的學宦之官鵲起,初期的宦官是君王的嫡親或心腹親信,并不凈身,其受寵而有身份地位之宦官稱塵子,允許手執“拂塵”和“辟塵犀”以侍君主,不但負責撣掃國君之衣塵,還負責君王的衣食住行、清潔內宮、用“辟塵犀”給君王、王后和嬪妃等梳理頭發等。而那些沒有身份地位的仆從們則沒有執“拂塵”和“辟塵犀”的資格,因此稱那些宦官為塵子、塵史、內塵史等。在史籍《嶺南表異錄》中記載:“犀角為簪梳,塵不著發,名辟塵犀。”因此“辟塵犀”就是用犀牛角制作的梳子,傳說用它來梳理頭發,則頭發不會著落灰塵。
在塵人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塵人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塵氏。
注:
其實用牛角類梳子梳理頭發,如果不是沾水濕著梳理,由于物理接觸摩擦分離起電效應,其產生的摩擦靜電更大,多在2.4×10-8毫微庫侖以上,不吸附灰塵才怪!
第二個淵源
源于世系,出自宗族孫系輩次稱謂,屬于以輩次稱謂為氏。漢朝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子之子曰孫,從子從系;系,續也。”這說明兒子的兒子叫作“孫”,“孫”字是由“子”和“系”兩部分構成的。“孫”字的本意,是說明一種人與人之間直接的血緣關系,即子之子。從中分析,“孫”字,肯定是人類社會演化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后的產物,帶有明顯的性別歧視。否則,干嘛要寫成“子系”,而不是“女系”呢!當然,在瑤族特有的《女書》中,確然有“女系”一字,就是指“孫”。“子”者,最原始的字義就是“小孩”,是典型的象形字。但在中國古代,“子”字一直以來就有兩重意義,而且截然相反:一為尊稱,有大賢、大德、大學問之男人才被冠稱為“子”,如孔子、老子、孟子、孫子、墨子、韓非子、諸子……等等,這個“子”沒有血緣關系,不但說明其為男人,而且要自己的后代要學習、尊崇、順服他們,就如同對待有血緣關系的長輩一樣。二為鄙稱,有大賤、大惡之男人必被冠以“子”,如小子、瘋子、傻子、賊子、亡子……等等。
一個字有兩個截然相反的字義,這在文字學中是比較稀罕的,卻也是非常符合中國古代的樸素辨證法則的。至于女人,有值得稱道者才能冠以“女子”之稱謂,例如東漢時期的女才子班昭,她最終繼承父、兄遺志,完成了千古不朽之史書《漢書》的編纂,并寫出了千百年來深刻影響中國婦女觀的鎖書《女誡》。否則,皆不值一提。“系”者,最原始的字義就是用來捆扎物品的繩索,亦是典型的象形字。這繩索的發明不知有無專利,反正用途極大,人們不可或缺。將家族宗親的血緣關系緊緊地捆綁在一起,用“系”是再合適不過了。從子為系,“孫”字就誕生了,如今簡化字就是“孫”,變為會意之字。在計算某人的后代世次時,從其子開始,即可稱算為“第幾代后裔…”,這是無庸置疑、不需討論的;但如果要稱算“第幾世孫”,那就必須讓過其子,而從其第一代孫開始起算。
實際上,作為對“孫”輩的稱呼,從第一代孫即“子之子”開始,中國自古就有嚴格的專用稱謂,依次為:孫→曾孫→重孫→玄孫→弘孫→榴孫→忽孫→微孫→塵孫→沙孫→渺孫→莽孫→輕孫→煙孫,一共可以按父系聯稱十四代嫡系裔孫,母系無稱。到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國有加以“外”字以稱呼母系孫輩者(姑表、姨表),如外孫、重外孫、重外曾孫、重外重孫、重外玄孫……等,由于“一表則三千”,因此皆不記入氏族家譜。所稱謂的第九世孫,就是塵孫,亦稱灰孫。世人有以其世系稱謂為姓氏者,稱塵氏、灰氏,表示輩份再小也是該宗族的嫡系。后世人等在爭執時常用“塵孫”、“灰孫”來辱罵對方,就是斥罵對方為小丁點晚輩,不配與自己平坐論談。在中國古代,最兇殘的刑法就是“連誅九代”與“聯誅九族(誅聯九族)”,這是兩種不同的但皆為殘忍到極點誅戮刑法。“連誅九代”,就是罪罰直系,僅殺戮其直系,不涉及旁系,一直要從曾祖父殺戮到弘孫,或從祖父殺戮到玄孫,或從父殺戮到榴孫,或從當罪者殺戮到忽孫,或從其子殺戮到微孫,總之皆饒恕過塵孫一系,以示帝王國君的“是為仁慈且留一脈”。不過,由于沒有幾個家族的老祖宗能當世活得了那么長久或傳系到那么久遠,所以頂多用到“榴孫”即第七代后裔、第六代孫,就嗚呼哀哉了。因此,其直系已經幾乎沒有剩余生還者了,所謂的“仁慈”也就并不存在。而“聯誅九族”,則是罪罰親系,不僅要殺戮其直系,還要涉及所有的旁系親屬,其殺戮之廣,往往一人獲罪,則成千上萬的關聯人等皆要遭及血腥殃池。
按古人通常十六歲結婚,十七歲生子計算,那時的人如果還能活著看到“榴孫”之輩,其老祖宗大多已經高齡超過一百二十歲了,甚為稀少,所以,“榴孫”后邊的那些孫輩稱謂都用不上,因而人們也就逐漸遺忘了對后面“孫”輩的稱謂。以至于到后來,大家反而不知道該怎樣去稱呼那么多代的“孫”,只好稱“第幾世孫”或“第幾代孫”了。
如今,本書在此將“孫”的輩次稱謂告訴諸位方家,請牢牢記住!至少能用到第十四代裔孫——只要你能夠活到如許之久,就一定用得上。
第三個淵源
源于地名,出自戰國時期越國故邑越塵,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越塵,即古越州,今浙江紹興一帶地區,古越國人有稱為越邑者。
楚考烈王十二年(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越國為楚國所滅,居越塵之住民被楚考烈王熊完立強遷至零陵冷水地區(今湖南永州冷水灘),越國人念記故地,有稱塵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廣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雷陣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21℃
- 臨高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4℃
- 渭源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2/10℃
- 永寧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3℃
- 天門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7/21℃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循化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4-5級轉3-4級,氣溫:27/13℃
- 絳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風,風力:<3級,氣溫:22/15℃
- 喀什區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6℃
- 新和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