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
-
漢姓來源
漢姓起源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般平民只有名沒有姓,貴族才能有姓。戰(zhàn)國后,姓氏制度瓦解,姓氏慢慢合而為一。最初,漢族的姓、氏是有區(qū)別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號。“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許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姒等。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孫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個特殊的記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而漢族之姓則多出于黃帝,炎帝之后,故又稱炎黃子孫。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此外,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周代是中國姓氏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姓氏制度見于記載者較多。周王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諸侯國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異姓的區(qū)別。到東周春秋時,可考的有姬、姒、子、風、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歸、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稱姓,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當時有同姓不婚的習俗,故稱貴族女子的姓以示與夫家之姓有所區(qū)別。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氏)分裂出來,另立門戶。建立侯國要經(jīng)周王認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稱之為“胙之土而命之氏”。
網(wǎng)友關注
精品推薦
- 奇臺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zhuǎn)多云,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2/9℃
- 城北區(qū)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烏蘭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西風,風力:<3級,氣溫:22/8℃
- 臨洮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1℃
- 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10℃
- 烏魯木齊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多云,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0/10℃
- 中衛(wèi)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小雨,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轉(zhuǎn)4-5級,氣溫:29/15℃
- 澄邁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4℃
- 伽師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8/15℃
- 吉木薩爾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zhuǎn)多云,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