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室內(nèi)活動應怎樣注意安全】
在家中居室內(nèi)活動,還有許多看起來細微的小事值得同學們注意,否則,同樣容易發(fā)生危險。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l、防磕碰。目前大多數(shù)家庭的居室空間比較狹小,又放置了許多家具等生活用品,所以不應在居室中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游戲,防止磕碰受傷。
2、防滑、防摔。居室地板比較光滑,要注意防止滑倒受傷;需要登高打掃衛(wèi)生、取放物品時,要請他人加以保護,注意防止摔傷。
3、防墜落。住樓房,特別是住在樓房高層的,不要將身體探出陽臺或者窗外,謹防不慎發(fā)生墜樓的危險。
4、防擠壓。居室的房門、窗戶,家具的柜門、抽屜等在開關時容易掩手、也應當處處小心。
5、防火災。居室內(nèi)的易燃品很多,例如木制家具、被褥窗簾、書籍等等,因此要注意防火。不要在居室內(nèi)隨便玩火,更不能在居室內(nèi)燃放爆竹。
6、防意外防害。改錐、刀、剪等鋒利、尖銳的工具,圖釘、大頭針等文具,用后應妥善存放起來,不能隨意放在床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傷害。
【受了外傷怎么辦】
受了外傷,比較嚴重的,需要送醫(yī)院診治。比較輕微的,可以按照下述方法來處理:
1、出現(xiàn)傷口并且出血的,需要清洗傷口并擦涂消毒、消炎的外用藥,如消炎粉、紅藥水、創(chuàng)可貼等。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傷口局部的溫暖干燥;可多吃雞蛋、瘦肉、豆類、乳類等蛋白質(zhì)含量多的食品;適當服用維生素C或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合理換藥,保持清潔。這樣做,有利于傷口的痊愈。
2、肌肉、關節(jié)、韌帶等扭傷的,不能立即按摩或熱敷,以免加重皮下出血,加劇腫脹。應當立即停止活動,使受傷部位充分休息,并且冷敷或用冷水浸泡。待24小時至48小時以后,皮下出血停止再改用熱敷,以促進消散瘀血,消除腫脹。
【觸電者搶救秘笈】
1、發(fā)生觸電時,最重要的搶救措施是先迅速切斷電源,然后再搶救傷者。
2、切斷電源撥開電線時,救助者應穿上膠鞋或站在干的木板凳子上,戴上塑膠手套,用干的木棍等不導電的物體挑開電線。
3、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不得中途停止,一直等到急救醫(yī)務人員到達,由他們采取進一步措施。
【使用煤爐取暖怎樣預防煤氣中毒】
使用煤爐取暖怎樣預防煤氣中毒?
目前我國北方許多地區(qū)冬季取暖仍采用煤爐,因使用爐火不慎而造成煤氣中毒的事故常有發(fā)生,怎樣防止煤氣中毒呢?
1、用煤爐取暖,一定要安裝煙筒和風斗。
2、定期清掃煙筒,保持煙筒通暢,如果發(fā)現(xiàn)煙筒堵塞或漏氣,必須及時清理或修補。
3、經(jīng)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
4、伸出室外的煙筒,還應該加裝遮風板或拐脖,防止大風將煤氣吹回室內(nèi)。
【煤氣中毒的現(xiàn)場急救原則】
1、應盡快讓患者離開中毒環(huán)境,并立即打開門窗,流通空氣。
2、患者應安靜休息,避免活動后加重心、肺負擔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給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氣。
4、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須盡快抬出中毒環(huán)境,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檢查病人呼吸、脈搏、血壓情況,根據(jù)這些情況進行緊急處理。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
6、呼叫120急救服務,急救醫(yī)生到現(xiàn)場救治病人。
7、病情穩(wěn)定后,將病人護送到醫(y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8、中毒者應盡早進行高壓氧艙治療,減少后遺癥。
【魚刺刺傷急救法】
吃魚時,不慎將魚刺卡在喉嚨里,也會引起很多麻煩,如果引起火癥,說不定要長期求醫(yī)。
急救措施
較小的魚刺,有時隨著吞咽,自然就可滑下去了。如果感覺刺痛,可用手電筒照亮口咽部,用小勺將舌背壓低。仔細檢查咽峽部,主要是喉咽的入口兩邊,因為這是魚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如果發(fā)現(xiàn)刺不大,扎得不深,就可用長鑷子夾出。
注意事項:
1、較大的或扎得較深的魚刺,無論怎樣作吞咽動作,疼痛不減,喉嚨的入口兩邊及四周如果均不見魚刺,就應去醫(yī)院治療。
2、當魚刺卡在嗓子里時,千萬不能讓患者囫圇吞咽大塊饅頭、烙餅等食物。雖然有時這樣作可以把魚刺除掉,但有時這樣不恰當?shù)奶幚恚粌H沒把魚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嚴重時感染發(fā)炎就更麻煩了。
3、如果大口咽飯魚刺仍不掉時,自己就不要再動手。有時魚刺已掉,但還遺留有刺的感覺。所以要等待觀察一下,如果仍感到不適時,一定要到醫(yī)院請醫(yī)生診治。這也是魚刺刺傷時最恰當?shù)奶幚矸椒ā?/p>
4、魚刺刺著喉頭的說法并不正確,多數(shù)是魚刺長在舌根或咽喉的入口處。
【被狗咬傷的處理辦法】
第一步,立即進行局部傷口的處理,適用所有類型的暴露。
第二步,確定傷口暴露的類型,根據(jù)不同情況進行處理。狂犬病的暴露后處理,應根據(jù)患者接種疫苗的歷史和傷口嚴重的程度不同,進行不同的處理。
局部傷口處理:
盡量清除局部感染的病毒:物理方法清除病毒顆粒、化學作用滅活剩余的病毒,立即用流動的水、肥皂水或含有清潔劑的水強力沖洗傷口。
嚴重傷口的處理:除非是動脈,否則延遲縫合傷口,然后使用酒精 (70%)或碘酊消毒。
【如何防止燙傷】
燙傷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被熱水、熱油等燙傷。如何防止燙傷呢?
1、從爐火上移動開水壺、熱油鍋時,應該戴上手套用布襯墊,防止直接燙傷;端下的開水壺、熱油鍋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
2、家長在炒菜、煎炸食品時,不要在周圍玩耍、打擾,以防被濺出的熱油燙傷;年齡較大的同學在學習做菜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熱油中,否則熱油遇水會飛濺起來,把人燙傷。
3、油是易燃的,在高溫下會燃燒,做菜時要防止油溫過高而起火。萬一鍋中的油起火,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該盡快用鍋蓋蓋在鍋上,并且將油鍋迅速從爐火上移開或者熄滅爐火。
4、家里的電熨斗、電暖器等發(fā)熱的器具會使人燙傷,在使用中應當特別小心,尤其不要隨便去觸摸。
【燙傷了怎么辦】
生活中發(fā)生燙傷,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1、對只有輕微紅腫的輕度燙傷,可以用冷水反復沖洗,再涂些清涼油就行了。
2、燙傷部位已經(jīng)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圍涂擦酒精,用干凈的紗布包扎。
3、燙傷比較嚴重的,應當及時送醫(yī)院進行診治。
4、燙傷面積較大的,應盡快脫去衣褲、鞋襪,但不能強行撕脫,必要時應將衣物剪開;燙傷后,要特別注意燙傷部位的清潔,不能隨意涂擦外用藥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給醫(yī)院的治療增加困難。正確的方法是脫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潔凈的毛巾或床單進行包裹。
【怎樣預防異物進入氣管】
氣管是人呼吸的通道,如果誤將異物吸入氣管,就有可能引發(fā)咳嗽、呼吸困難、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怎樣預防異物進人氣管呢?
1、氣管異物一般是從口腔誤食進入的,所以不要將鈕扣、玻璃珠、圖釘?shù)任锖谧炖铩_@樣既不衛(wèi)生,又容易發(fā)生危險。
2、吃東西時不要同時做別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鬧,以免將口中的食物誤吸入氣管內(nèi)。
3、一旦有異物進人氣管,應立即送往醫(yī)院診治。
【沙塵等異物進入眼睛怎么辦】
如果有煤屑、沙子進人眼睛里,千萬不要用手去揉,而應當采取下列方法:
1、異物進人眼睛便會引起流淚,這時可以用手指捏住眼皮,輕輕拉動,使淚水進人有異物的地方,將異物沖出來。
2、可以請人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眼皮的外緣,輕輕向外推翻,找到異物,用嘴輕輕吹出異物,或者用干凈的手帕輕輕擦掉異物。翻眼皮時要注意將手洗干凈。
3、如果眼中的異物已經(jīng)嵌入角膜,或者發(fā)現(xiàn)別的異常情況,千萬不要隨意自行處理,必須請醫(yī)生處置。
【保護視力應當注意什么】
中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所以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衛(wèi)生習慣,保護視力十分重要。為此,應當做到:
1、讀書、寫字的姿勢要端正,眼睛與書本的距離應保持大約30厘米。
2、連續(xù)讀書、寫字1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遠處眺望一會兒。
3、不要在昏暗的光線下或陽光直射的條件下看書、寫字。
4、不要躺在床上讀書,也不要在走路或者乘坐汽車時看書。
5、不要長時間看電視、操作電腦或者玩電子游戲機。
6、每天堅持定時做眼保健操,預防近視眼。
課間活動應當注意什么?
在每天緊張的學習過程中,課間活動能夠起到放松、調(diào)節(jié)和適當休息的作用。
【人工呼吸的方法】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為的方法,運用肺內(nèi)壓與大氣壓之間壓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驟停者獲得被動式呼吸,獲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維持最基礎的生命。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對口吹氣法、俯臥壓背法、仰臥壓胸法,但以口對口吹氣式人工呼吸最為方便和有效。
口對口或(鼻)吹氣法
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而且氣體的交換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對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臥位,即胸腹朝天。
(2)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cè),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入,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然后救護人嘴離開,將捏住的鼻孔放開,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鐘進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鼻孔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吹氣。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進氣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口對口之間,如果有紗布。則放一塊疊二層厚的紗布,或一塊一層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響空氣出入。
俯臥壓背法
此法應用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種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臥位,舌頭能略向外墜出,不會堵塞呼吸道,救護人不必專門來處理舌頭,節(jié)省了時間(在極短時間內(nèi)將舌頭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進行人工呼吸。氣體交瘓量小于口對口吹氣法,但搶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將要提到的幾種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搶救觸電。溺水時,現(xiàn)場還多用此法。但對于孕婦、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
(1)傷病人取俯臥、位,即胸腹貼地,腹部可微微墊高,頭偏向一側(cè),兩臂伸過頭,一臂枕于頭下,另一臂向外伸開,以使胸廓擴張。
(2)救護人面向其頭,兩腿屈膝跪地于傷病人大腿兩旁,把兩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約相當于第七對肋骨處)、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開微彎。
(3)救護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壓縮,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壓。當救護人的肩膀與病人肩膀?qū)⒊梢恢本€時,不再用力。在這個向下、向前推壓的過程中,即將肺內(nèi)的空氣壓出,形成呼氣。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氣進入肺內(nèi),形成吸氣。
(4)按上述動作,反復有節(jié)律地進行,每分鐘14--16次.
仰臥壓胸法
此法便于觀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氣體交換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點是,傷員的舌頭由于仰臥而后墜,阻礙空氣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時要將舌頭按出。這種姿勢,對于淹溺及胸部創(chuàng)傷、肋骨骨折傷員不宜使用。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臥位,背部可稍加墊,使胸部凸起。
(2)救護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兩旁,把雙手分別放于乳房下面(相當于第六七對肋骨處),大拇指向內(nèi),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3)向下稍向前壓,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領與俯臥壓背法相同。
【四種常用的止血方法】
壓:
當傷口流血時用手按住出血區(qū)。分兩種:一種是傷口直接壓迫,無論用干凈紗布還是其他布類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區(qū),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種是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附近的骨頭上,阻斷運血來源,以達到止血目的。后者需要培訓才能學會。
包:
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紗布、繃帶、彈性繃帶或干凈的棉布或用棉織品做成的襯墊。包扎的原則是先蓋后包,力度適中。先蓋后包,即先在傷口上蓋上敷料(夠大、夠厚的棉織品襯墊),然后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包扎。這是因為常用的普通紗布容易摩擦傷口,給后續(xù)處理增加難度。力度適中指的是包扎后應止血有效,檢查遠端的動脈還在搏動;包扎過松,止血無效;包扎過緊,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塞:
用于腋窩、肩、口鼻或其他盲管傷和組織缺損處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直至確實止住出血。填實后,傷口外側(cè)蓋上敷料后再加壓包扎,達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險在于用壓力將棉織品填塞結(jié)實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同時又將外面的臟東西帶入體內(nèi)造成感染,尤其是厭氧菌感染常引發(fā)破傷風或氣性壞疽。所以,除非必要時,盡量不采用此法。
捆:
止血帶止血法,通常用于手術時,用以控制肢體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經(jīng)和肌肉的損傷,也會因肢體缺血引起全身性并發(fā)癥,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使用此法。
1、止血帶不直接與皮膚接觸,利用棉織品做襯墊。
2、上止血帶松緊要合適,以止血后遠端不再大量出血為準,越松越好。
3、止血帶定時放松,每40分鐘—50分鐘松解一次,松解時要用手進行指壓止血2分鐘-3分鐘,然后再次扎緊止血帶。
4、做好明顯標記,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并告訴接替人員。上止血帶總的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3小時。
【緊急情況下的自救常識】
1、火災
發(fā)現(xiàn)火情應及時撥打報警電話。報警時要講清:哪里有什么東西著火、著火處的詳細地址、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報警后派人到門口或路口等候消防車。
火災剛發(fā)生時,趁火勢很小,應在第一時間滅火,同時報警;不要盲目地跟從人流,互相擁擠;撤離時,朝明亮或外面空曠的地方跑;若通道已被煙火封阻,應背向煙火方向離開。
如果高層建筑安全通道封堵,沒有救生設備時,可利用落水管、避雷線等建筑結(jié)構(gòu)中凸出物滑下樓。或用繩索、床單等自制簡單救生繩,并用水打濕,從陽臺或窗臺沿線緩慢滑下。切勿乘電梯逃生。
當衣物著火時,最好脫下或就地臥倒在地,用手覆蓋臉部并翻滾壓熄火焰,或跳入就近的水池,將火熄滅。
如果煙霧彌漫,用濕毛巾掩住口鼻呼吸,降低姿勢,沿墻壁邊爬行逃生。
若逃生途中經(jīng)過火焰區(qū),應先弄濕衣物或以濕棉被、濕毛毯裹住身體,迅速通過,以免身體著火。
火場逃生過程中,要一路關閉背后的門;逃出現(xiàn)場后切勿重返屋內(nèi)取貴重物品。
在樓下無救生氣墊等情況下,切勿輕易跳樓逃生。
不可在床底、衣櫥、閣樓等處躲避火焰或煙霧;被困室內(nèi)時,應到易于獲救的地點呼救,如靠近馬路的窗口附近,或與入口較近的房間。
鄰室起火,切勿貿(mào)然開門,應逃到陽臺,大聲求援或用上述方法脫險;夜間發(fā)生火災時,應先叫醒熟睡的人,盡量大聲喊叫,提醒其他人逃生。
2、恐怖事件
發(fā)生恐怖事件時,要聽從消防、公安和其他應急管理部門的指揮,平時要做好應對恐怖事件的準備,包括熟悉周邊環(huán)境,了解經(jīng)常出入的場所的安全出口;不要收取可疑的包裹;做好暫停日常公共設施準備,如電力、通訊、燃氣站、加油站、現(xiàn)金提款機和網(wǎng)絡等。
恐怖分子常常在公共場所使用人體或汽車炸彈制造爆炸。可疑包裹一般有下列情形:陌生人寄出;沒有發(fā)件地址;常見字詞拼寫錯誤;寫有威脅話語;沒有具體收件人;按錯誤地址退回;標明“保密”或“不能X光透視”;有異常標簽;過度包裝;露出電線或鋁箔;有異味或生銹;重量與尺寸顯然不相稱或外形奇異等。
接到恐怖威脅電話時應盡可能多了解打電話人的信息,保持與其通話并錄音,向公安部門和有關部門及時報警。
3、擁擠踩踏事件
在空間有限、人群集中的公共場所,發(fā)生人群擁擠踩踏事件是非常危險的,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發(fā)覺擁擠的人群向著自己行走的方向涌來時,應該馬上避到一旁,但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如果路邊有商店、咖啡館等可以暫時躲避的地方,可以暫避一時。切記不要逆著人流前進,以免被推倒在地;
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穩(wěn)住雙腳。切記遠離店鋪的玻璃窗,以免被破碎玻璃扎傷;
如果可能,要抓住身邊堅固牢靠的東西,待人群疏散后,迅速而鎮(zhèn)靜地離開現(xiàn)場;
若有人突然摔倒,旁邊的人一定要大聲呼叫,避免發(fā)生踩踏事故;
如果帶著孩子,要盡快把孩子抱起來,面對混亂的場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做到遇事不慌,以免加劇危險。
4、交通事故
在車輛、輪船或飛機發(fā)生事故時,要保持冷靜,迅速判明情況,采取適當措施。
1)車輛遇險時,乘客應雙手緊緊抓住前排座位或扶桿、把手,低下頭,利用前排坐椅靠背或兩手臂保護頭面部;
若遇翻車或墜車時,應迅速蹲下身體,緊緊抓住前排座位的椅腳,身體盡量固定在兩排座位之間,隨車翻轉(zhuǎn);
車輛在行駛中發(fā)生事故時,乘客不要盲目跳車,應在車輛停下后再陸續(xù)撤離;
遇到人員被擠壓、夾嵌在事故車輛內(nèi)時,不要生拉硬拖,而應用機械拉開或切開車輛,再救出傷員。
2)飛機發(fā)生顛簸時,乘客應立即返回座位,系好安全帶;緊急情況時,還應雙手用力抓住前排坐椅,身體緊緊壓在椅子上,盡量彎下身體,低下頭,防止受傷。
3)輪船發(fā)生火災時,乘客應聽從指揮向上風方向有序撤離,撤離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量彎腰快跑;
當需要棄船時,應立即穿好救生衣,按各船艙中的緊急撤離圖示方向離船;
棄船后盡快遠離船舶,防止下沉的船舶造成漩渦,把人卷入。
5、暑熱天氣
在暑熱天氣里,盡可能呆在家里,減少陽光暴曬;在白天最熱的時間段,不要從事劇烈運動;多喝水,少飲酒;穿寬松、單薄和淺色的衣服,盡可能把皮膚都蓋上。戴上寬沿帽,保護頭部和臉部。
暑熱天氣容易造成曬傷、熱痙攣、熱衰竭和中暑癥狀,出現(xiàn)這些癥狀時要盡快將傷者轉(zhuǎn)移到陰涼地點。
曬傷的癥狀:皮膚又紅又痛,還可能發(fā)生水皰、發(fā)燒等現(xiàn)象。曬傷時可用冷水洗凈皮膚,保持身體自然散熱功能,使用皮膚科醫(yī)師處方上的曬傷醫(yī)療藥膏;
熱痙攣的癥狀:腳部肌肉會抽筋不適,肚子疼痛,全身流汗不止。可以在痙攣部位稍加按摩。如果沒有嘔吐,可以適當補充水分。
熱衰竭的癥狀:傷者汗流不止,但是身體發(fā)冷,皮膚發(fā)黏,臉色蒼白,脈搏微弱。此時應趕快把傷者抬到陰涼處,松開衣物,用冷毛巾冷敷。如果沒有嘔吐,可以補充水分。
中暑的癥狀:體溫高,皮膚干燙,脈搏又快又急,不省人事。應及時把中暑人員送醫(yī)院急救,切勿拖延,以免危及生命。送醫(yī)院途中應用冷毛巾冷敷,但不可以讓中暑人喝水。